海洋是个又深又广阔的世界,因此,动物的活动范围很大。它们要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维持生存,繁殖后一代,就需有各种变异来适应环境。随着生活条件的不同,经过各种变异,形成了极复杂的品种。
眼睛移位的比目鱼
海底躺卧,眼鼻搬在一边的比目鱼是我们常见的鱼,都是一边一只眼睛一个鼻孔,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形体构造和颜色都是两边对称的。但是比目鱼却很特殊,它的眼睛、鼻孔都生在一边,身体的左边颜色深,和泥沙相似右边颜色淡,成为白色。它的身体扁长而椭圆,胸鳍、腹鳍都很小,脊鳍臀鳍极长,环绕着身体,几平和尾鳍相连。它们喜欢躺在海底,等待小动物经过时起采捕食。它们生来并不是这种形状的,在初孵化的一个月内,形状和普通鱼类一样,眼鼻分生在两边,并不躺卧而是往来游泳自如。以后它慢慢地喜欢斜游和把右边的身体贴在海底沙泥里去。头骨就渐渐捩转,右边的眼睛鼻孔移向光亮的左边。右边贴在海底,不需要颜色来保护,变成白色,左边需要保护色,就变得和泥沙一般深色。这种造成两只眼睛和两只鼻孔都长在一面。比目鱼最大的达66公分,种类也很多,一般来说,眼鼻都生在左边的叫鲆,都生在右边的叫鲽。鲽类往往雌雄并游,形影不离,所以我国以“鹣鹣鲽鲽”(鹣是天空并翼而飞的鸟)来形容夫妇情感之好。各种比目鱼,无论是鲆和鲽,都很鲜嫩好吃,也是制鲞干等材料。
头顶吸盘的鮣
渔民在海里钓起一条大鱼时,有时还有条灰褐色的鱼附着在它身上,吸合得很牢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鱼所生的小鱼,实际上它是另一种鱼,叫做鮣。它的身体狭长,尾部较细,鳞片圆小,一张阔口,生着绒毛似的牙齿,脊鳍和臀鳍上下对称,尾鳍像把凹圆的扫帚,肚里没有鳔。它是怎样会附着在大鱼身上的呢?原来它的头顶有一个椭圆形的吸盘,要占它身长1/4左右,有凸起的花纹像印文一样。盘里软骨板22枚-26枚,它就靠这些骨板紧紧吸着在大鱼身上,依靠大鱼的游行,迁移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能附着在船底,免费旅行。当它找到食物时,就会立即脱离大鱼和船前去抢食。如果大鱼吞食的食物残渣淌流下来,它就张开大口,不劳而获分到一杯羹。
这种鮣鱼成长在温暖的海洋里,拉丁美洲的居民往往利用它这种吸附的特点,用绳拴住它的尾巴,放在海里去捕捉海龟。它们能飞快地赶上海龟,并且吸附得很牢,使海龟逃不掉。
鼻涕虫似的文昌鱼(蛞蝓鱼)
我们常见的高等动物都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从脊索动物进化来的。原来一般高等动物在发生初期,背面都是一根和脊髓平行的脊索。后来变成坚硬的脊柱,生出许多肋骨和其他骨骼,这是进化的过程。但是有一些海洋生物,却在长大后,感觉器官退化,甚至连脊索都退化到消失了。
在厦门文昌村最早发现的文昌鱼,身体像软体动物里的蛞蝓(鼻涕虫),就是脊索动物里的头索类。它没有高等动物般的集中很多感觉器官的头部,只有简单的前端;血液循环没有心脏;身体构造没有骨骼,只有肌节;没有眼睛,只有感光的色素点;也没有鳍。各种器官都和下等动物相似。它也是食用的鱼,做鲜鱼和干炒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