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金鱼淋巴细胞中产生巨嗜细胞活化因子和鲶鱼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的产生。FK—565为庚酮—Y—D—谷氨酸—L—内消旋—二氨基庚二基—D—丙氨酸,为一种缩氨酸,同乳四肽FK—156有关,是从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分离出来的。KITAO和YOSHIDA1986给虹鳟注射FK—565后,发现可提高虹鳟对杀鲑气单孢菌的抵抗力,激活嗜菌细胞。
2、免疫刺激的作用机理
关于免疫刺激剂的作用机理曾提出过许多理论,现在普遍认为: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物质,都通过作用于淋巴细胞膜受体,提高细胞中环磷酸腺苷G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即竞争性抑制CGMP降解酶——磷酸二脂酶而起到免疫增强作用。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已有研究证实鱼类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水产动物主要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即体液因子和吞噬细胞来发挥免疫功能。
2、1体液因子
存在于鱼类血液或粘液中具有非特异性抵抗作用的因子包括补体、溶菌酶、蛋白酶抑制剂、C—反应蛋白、干扰素、天然溶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直接分解细菌如溶菌酶、补体或真菌,抑制细菌如转移因子或病毒的复制如干扰素,或作为调理素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量如C—反应蛋白、补体,乃至中和细菌如A—巨球蛋白。虾贝类的体液免疫是通过酚氧化酶原、超氧化物歧化酶、凝集素等发挥抵御病原体的作用。
2、2吞噬细胞
水产动物的吞噬细胞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和呼吸爆炸作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作用破坏异物,它的溶酶体中含有溶液菌酶、蛋白水解酶、曲过氧化酶等,这些酶对大多数微生物是致死性的。呼吸爆炸能产生高度反应性的氧代谢产物,这些氧代谢产物对微生物有很大的毒性。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破坏异物颗粒,能向其周围连续分泌补体和溶菌酶等具抗微生物活性的防御性物质,也能分泌调节性的糖蛋白如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3、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1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蛋白效率,促进生长
许国焕等有2001研究认为,在中华
鳖饲料中添加免疫刺激剂具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同时显着提高了蛋白转化效率,降低了饵料系数,促进了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华鳖生长;免疫多糖能提高
甲鱼的免疫能力,提高甲鱼的生产能力;张清香1995认为,在草虾饲料中添加0.01%的肽聚糖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草虾生长;郑永标等2000报道,868细菌多糖类提取物作为甲鱼免疫刺激剂能够有效促进甲鱼抗体的产生。同时生长激素类免疫剂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说明添加适量的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SUNG等1994发现分别将草虾浸泡在0.5MG/ML、1MG/ML、2MG/ML的葡萄糖溶液中草虾的生长均比在25MG/ML的葡萄糖溶液和对照组中快。说明添加适量的免疫刺激剂可提高水产动物对饲料的转化率,促进其生长。
3、2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提高其成活率
免疫刺激剂能够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其抗病力及降低鱼类的死亡率。SAKAI等1995,1996发现生长激素可以发挥免疫刺激剂的功能,能提高鱼类巨嗜细胞的活性。对虹鳟注射生长激素后可提高其对鳗弧菌的抵抗力。在甲鱼饲料中添加0.1%和0.2%的免疫多糖,可使甲鱼的死亡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69.60%和44.03%。郑永标等2000发现,在甲鱼饲料中分别添加20MG/ML左旋咪唑和40MG/ML的细菌多糖,结果甲鱼血清的凝集抗体效价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66.4%和287.5%。
4、免疫刺激剂的使用方法
免疫刺激剂在水产动物中的添加方法主要有注射法、浸泡法和口服法。在实际生长中则主要以口服法最实用。虽然注射法的效果较明显,可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和对病原体的抵抗,但这种方法的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特别是体重小于15克的鱼类不宜使用这种方法,而且对鱼体会造成严重的应激刺激;浸泡法则对鱼体所造成的应激性刺激较小,而且可同时处理多个鱼体。ANDERSON等1995报道将虹鳟浸泡在葡萄糖或壳聚糖中三天后可提高其对杀鲑气单孢菌的抵抗力。但在浸泡过程中免疫刺激物质是通过鳃和其他器官进入体内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