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殷龙一直对生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野生动物。当著名的动物学家潘文石对五中的老师张红军提出想找一个高一的学生来共同研究“中国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的有效繁殖群体”这个课题时,陆殷龙便提出要参加。于是张老师便根据需要从高一近五百名学生中挑中了陆殷龙。张红军老师说,选中陆殷龙首先就是因为他对生物非常感兴趣,不会半途而废;还有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不会担心他因为这件事情而耽误学业;还有就是他的家长对这个研究非常支持。
背鳍泄露海豚秘密
因为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陆殷龙和他的导师潘文石、张红军在去年的暑假和今年的寒假、春季三次到广州三娘湾地区对海豚进行零距离考察。但是关于中华白海豚的相关数据很少,而对白海豚的有效繁殖群体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近交率和遗传基因的计算,这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在三娘湾地区中华白海豚大概有多少只。于是他们就选择了标记重补法,陆殷龙解释说,这是生态学的研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记录下来加以比较。
对于陆殷龙来说,最新鲜的就是乘坐快艇或者大拖网渔船出海观察海豚,他发现海豚浮出水面的时候会露出背鳍,于是就用连拍速度比较快的数码相机把海豚的背鳍记录下来,然后取一些比较清晰的照片进行对比。陆殷龙说,如果两张照片中背鳍的同一位置上都有缺刻,并且两只海豚的皮肤色泽、身体上的斑点都很相似,基本上就可以认为这两只海豚是同一只。
陆殷龙解释,这是因为海豚由于活动范围不同,或者是碰上了海中的礁石,或者是其他原因形成背鳍上的缺刻,这个标记对于每只海豚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好像是人的指纹一样。
除了用两张照片对比之外,按照海豚的呼吸频率也能够粗略计算海豚数量,海豚属于哺乳动物,要浮出水面呼吸氧气。比如海豚每隔两到三分钟要浮出水面一次呼吸新鲜空气,如果观察到一只海豚浮出水面,间隔两到三分钟又出现一只海豚,基本上就是同一只海豚。如果观察到浮出水面次数比较频繁,结合观察它们的外表,这样基本上就可以认定是两只不同的海豚。但陆殷龙说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粗略的观察。
实践造就独门绝技
通过三娘湾的实践,陆殷龙还学到了一个“绝招”———看一眼海豚就能推断出它的大概年龄。中华白海豚体长大概是两米多,特别的白,什么花斑都没有,如果近距离观察都能看到脸上的褶皱,就像人的皱纹一样,这样的个体就是老年白海豚;而成年个体体长在两米左右,主要是粉红色,带一些斑点;还有一些个体也是粉红色,但是有一些灰色的块,这样的就是亚成体,也就是处于青年个体和成体之间的过渡时期;再往下就是体长一米多不到两米的青年个体;再小的就是体长差不多只有一米的幼年个体,颜色为深灰色。
对于这项课题的研究,除了要估计出在三娘湾地区中华白海豚的数量,还要通过公式计算出海豚的遗传压力。陆殷龙说,虽然还没有计算完相应的数据,但是这在国际上还没有类似的研究,所以是个开始,并且有希望在完善了之后推广到对其他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
■老师评语
三娘湾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经常一天三顿都是喝粥吃咸鱼,根本见不到主食,这对于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是一种难得的经历。由于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很少,研究过程中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材料,所以要求陆殷龙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必须独立思考,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真正的科学家学习,科学家把自己的做人的原则和素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陆殷龙,比如勤俭节约,对环境的适应,还有对人的尊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