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因为和同学在一家自助火锅店用餐时,觉得自选菜品中“虾仁”的颜色和味道不对,她和同学们偷偷将“虾仁”带了出来,并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对比实验,最后证明“虾仁”含大量淀粉,与真正的虾仁相差甚远。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猜测是对的,从那家20元自助火锅店拿出来的虾仁是假的!”经过一周时间的对比实验后,北京某中学高二学生小芬(化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20元一位“想吃多少吃多少”的火锅店还能赚钱了。
记者随同小芬探访了京城多家20元自助火锅店,发现都存在这种情况,除虾仁外,“香肠”、“腰花”等也有问题。记者了解到,火锅店的“虾仁”叫素虾仁,在很多食品市场都有卖的,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主要成分是蒟蒻(魔芋)粉,因为价钱便宜外形又相似,很多商家都买去冒充真品。
火锅店里
“偷”虾仁取样本
半个月前,北京市某高中女生小芬和同学前往青年路一家自助火锅店聚会。该店宣传的“20元自助,想吃多少吃多少”的就餐价格,让大家觉得非常实惠。
然而选好菜品下锅以后,她觉察到了一些不对劲儿。“我们选的虾仁,煮了10分钟以后什么变化都没有,依然非常光滑,认真一看虾仁上面并没有黑色的虾线,且吃起来只有面质,没有虾仁应有的新鲜味道。”小芬说,虾仁的异样让她产生了怀疑。便宜的价格难道是因为用了假虾仁?于是她和同学们乘店里服务员不注意,藏起了几个“虾仁”,准备回去做实验探个究竟。
“我们的实验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实物观察。”小芬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单,并将实物列号。从火锅店带出的未经加工的材料为1号实验品,将其煮过后为2号实验品,而从市场买回的新鲜虾仁为3号实验品。
晾晒拉扯:
假虾仁成了胶状物
将1号和3号实验品煮过再晾晒两天后发现,1号实验品没有丝毫干燥的迹象,依旧湿漉漉的,软软的,而经反复拉扯后,就被扯成了一团胶状物质。相反3号实验品在晾晒后已经变干,且拉扯后不会有变形的情况。
碘酒测试:
假虾仁遇碘变蓝
接下来他们猜测1号、2号实验品是淀粉制的,用“碘酒试淀粉变蓝”的规律进行验证。“我们分别对3组实验品滴上了碘酒,5分钟后,1号、2号实验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变蓝,而3号实验品却没有任何颜色变化。”这个结果初步证实了大家的猜想,1号和2号实验品中含有大量淀粉,且与3号在外观和基本成分反应的实验结果上差别较大。
硝酸测试:
假虾仁不会出现黄斑
“单凭一个实验还不能妄下判断,你们还得设计一个方案逆向证明。”曹老师是小芬的化学老师,一直很支持学生们动手验真伪。在学生们兴奋地报告了实验结果后,他指导学生要更加严密地论证1号和2号实验品与3号实验品在质上的不同。于是,根据真正的虾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的特点,他们又做了另一个实验,用硝酸测试假虾仁是否也含蛋白质。“化学课上我们学过,蛋白质遇硝酸会被氧化成黄色的硝化蛋白,而虾仁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蛋白质,于是我们分别在三组实验品上滴加浓硝酸,10分钟后,发现1号、2号实验品都没有变化,而3号实验品上呈现出了金黄色,又过了10分钟,我们发现3号实验品原来灰色的生虾仁竟然变成了红色,这也是硝酸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再次表明,1号、2号实验品不具备虾仁的物质特征。
小芬表示,之所以要自己动手鉴别虾仁真假,主要是觉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实验持续了一个星期,虽然大家没有确切地验出假虾仁具体由什么物质构成,但至少根据化学课上的知识证明了虾仁是假的猜想,同学们都觉得很有意义。
据《北京青年报》
◆记者调查
假虾仁多为淀粉做
记者探访了多家20元自助火锅店,发现摆在货架上供大家下火锅的虾仁、香肠等尽管外观看不出什么异样,但下到锅里后,半天煮不软,夹起来滑溜溜的,吃起来没什么味道。而在记者和学生对这些餐厅的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虾仁也呈现淀粉反应。
随后,记者探访了北京市一些水产和副食批发市场,发现很多摊点都有小芬描述的假虾仁出售。一位老板称,在业内,那叫“素虾仁”,是用淀粉做的,每斤3元左右。“卖得很不错,许多火锅店都来进货,还有一些KTV也来买。”
记者咨询了一位业内人士后了解到,素虾仁是一种在很多年前就出现了的食品,其主要成分是蒟蒻,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又叫魔芋、雷公枪。市面上看到的蒟蒻食品,都是取其球茎经萃取后研磨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