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结果。
(2)细胞培养陈宏溪等(1986)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把鲫鱼囊胚细胞的继代培养细胞的第五十三至五十九代作为供体,转移到鲫鱼的未受精去核的卵子中,成为核质杂种细胞,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尾无性繁殖鱼。他们还以短期培养的性成熟鲫鱼肾细胞作为供体,移入同种鱼的去核卵子中,获得一尾性成熟的成鱼。这些实验结果提示鱼囊胚细胞的继代培养细胞核和已分化的成鱼体细胞核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为用细胞核移植进行鱼类细胞育种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
(3)细胞联合细胞融合是一种将两个不同遗传性的细胞合并为一杂种细胞,因此也称细胞杂交。
重第周(1973)和郑瑞珍等先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为融合剂,使金鱼囊胚细胞互相融合。易泳兰等(1988)将鲤鱼囊胚细胞和红鲫鱼卵融合,培育出3.5%的融合鱼苗。这些融合鱼各具两对触须,其形态类似鲤鱼。细胞融合技术是在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胞杂交技术,现在已经转化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使观赏鱼新品种培育成为可能,也使通常难以杂交或不可能杂交的不同物种获得广泛的杂交后代,培养新品种减为可能。
2、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组操作是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研究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桂建芳等(1990)采用静水压休克方法促使第二极体保留,诱发三倍体水晶彩鲫产生。最佳条件是在卵受精后4~5分钟,采用600千克/平方cm或650千克/平方cm的静水压处理3分钟,不但能导致100%的三倍体,而且胚胎的存活率相当高,孵化率为对照组的9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静水压休克是进行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有效方法,这对于试图创造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对象和培育出更高欣赏价值的观赏鱼类成为可能。
在诱导金鱼雌核发育的研究上,蒋一桂等(1982)利用紫外线照射草鱼或华南鲤精液与红鲫鱼卵子“受精”,获得了834%的成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子鱼。王春元(1985)用经过紫外线处理的红鲫鱼的精子作为激活源,与纯合型的红高头或蓝蛋球金鱼卵“受精”,获得了少量雌核发育的鱼,占被激活率总数的0.8%。雌核发育的鱼其遗传物质完全来源于母体,是培育鱼类纯系的有效手段之一。金鱼和锦鲤体色变化较大,如能通过雌核发育途径,以保存其母体的鲜艳色彩,将会提高其观赏价值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简便易行、快速可靠的优点,是一条颇有应用前景的育种途径。
3、基因工程
凡能人工改造生物遗传性的技术都可称为遗传工程。它可以在个体、细胞、染色体、基因水平上进行。按照生物体遗传变异的规律,预先制订好育种计划,进行杂交、选种,培育出符合预期要求的动、植物新品种,这可以说是个体水平上的遗传工程。
在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主要是进行细胞核移植、体细胞融合,使两个不同品种的核与质或不同种的核与质移植,或者是使两个不同品种或不同种的体细胞发生融合,由这种“杂种”细胞长成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这可以说是细胞水平上的遗传工程,也被称为细胞工程。
如果设法使细胞里的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一部分,或是引进一种生物的一部分染色体,从而改变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这是在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工程,也被称为染色体工程。
上面所说的都是广义的遗传工程。但是遗传工程一般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改造遗传物质,也就是指基因工程,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凡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遗传特性的,采用基因工程一词比遗传工程则更为确切。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性的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体外DNA突变、体内基因操作和基因的化学合成等。基因工程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兴起的。80年代以来,有人将外源生长激素(GH)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原核中,获得了快速生长的“超级小鼠”,其成体比一般小鼠大一倍。超级小鼠的诞生,揭开了经济动物基因转移的序幕。此后,一个世界范围的动物基因转移研究迅速兴起。鱼类是研究转移基因动物的良好材料,但目前水产养殖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
世界上首例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鱼是1985年由我国科学家朱作言完成的。朱作言在转基因鱼方面的研究,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鱼的遗传工程研究开创了新纪元。朱作言等(1986,1989)利用重组 DNA技术,以哺乳类的GH基因拼接到MT,然后注射入金鱼、鲤鱼、鲫鱼、银鲫、泥鳅等鱼中,获得了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鱼类。经检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