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之所以迷人,莫不在于它的基因之“可造性”,怀孕期仅需短短的28天,出生后100天便能决定品系的优劣……诸如以上种种,试问这世界上有那位爱鱼人士能不为它着迷?
孔雀鱼是一种非常好养,且非常容易改良的淡水热带鱼。但是常有一些爱鱼的初学者看见繁复的孔雀鱼基因图后,感到恐惧而退步。我觉得养孔雀鱼其实并没有像学几何代数那样烦人;虽说当初孔雀鱼是冷战期间苏联生化实验室下的产物,由于孔雀鱼是卵胎生且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较容易从其遗传基因中得到与人类相似的问题与解答。但是除了当初最原始的孔雀鱼染色体比对等实验结果外,绝大部份的基因图均只是“推导”罢了。
后人沿循着前人的实验结果及真正的实验成果来推导其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法则或公式成为现在孔雀鱼玩家用证明欲实验之对象是否将符合心目中预设之要求。真正根据生化实验结果来养孔雀鱼的实在有限,但是根据本身经年累月的繁殖经验来作为选种依据的相信大有人在!老一辈的孔雀鱼玩家很难用XYZ的基因图来告诉你这只母鱼将会产下何种公鱼?也很难告诉你有关白子的显性与隐性基因为何?但是他就是有办法从他的肉眼中来挑出一只多产的母鱼,他也有办法在小鱼未到3个月大时就挑出大尾巴的种鱼来……这一切种种,都无法用基因的方块图来推导,唯一凭藉的就只有繁殖者经过无数次实际的配种与挑选出来所累积的经验。
环顾整个亚洲国家,东方爱鱼人士对于“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的着迷要算是几近疯狂的地步了!很难想像居然会有淡水鱼类能将身体颜色及身材搭配得那么好。我想就算是画家达文西或现代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登也很难将孔雀鱼装扮得如此漂亮啊!
自然界就是会有如此漂亮的生物存在,“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虽不是自然界“天生”的产物,但在人为的影响下将生物外型改良得更加多姿多采,也是不错!
顾名思义,所谓“德系”黄尾礼服其开始来源当然出自德国。虽然日本人将此鱼加上了一些属于大和民族的东西(譬如缎带,燕尾基因),但他们仍尊重此鱼的原始来源,所以在此鱼的名字前面冠上“德系”两个字。当我用电子邮件向德国孔雀鱼协会(eutsche Guppy-Föderation e.V. ,简称DGF)的朋友Ömer S. Gülmez 聊到这问题时,他便告诉了我其详细来源及日后的发展如下:
一、源起
原始的“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乃出自德国法兰克福的孔雀鱼名家Gerhard Gellrich手中,作出时间为1960年代左右(距离目前已有38年之久!)这在当初的孔雀鱼界里实在是非常轰动的一件事情,多少人惊讶于它的色彩表现啊!由于此鱼的优良色彩表现及体型,拿下了无数个欧洲孔雀鱼比赛的冠军。Gerhard将此鱼寄至美国纽约,参加了IFGA的年度大赛,转战沙场不免舟车劳顿之苦,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夺魁的实力!比赛后的拍卖会由美国人高价购得此鱼,从此便奠定了主导美国新孔雀鱼的观念!当Gerhard Gellrich回到德国之后,便想专心地改良此鱼的颜色,工程无非浩大且觉得遥遥无期……于是,Gerhard Gellrich便将此系统分别交给数位鱼友来进行改良的工作。由于民族性的关系,德国人将此鱼改良得更“白”了,此时的德国孔雀鱼玩家莫不期望能作出尾部全白无黄斑的“白尾礼服”孔雀鱼!同时间的德系黄尾礼服被美国孔雀鱼玩家买走后也没有闲着,数代的分离后也将属于美国人的新孔雀鱼辛苦地作出,美国人平日喜好“大”的东西,而对此德系黄尾礼服的期许是希望能早日作出尾巴及背鳍均为“计程车黄”颜色的“计程车黄”黄尾礼服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