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成,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题记】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放着好好的宣传干部不做,“弃文从渔”爱上了养鱼;
他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乡村,足迹遍布全省重点渔业乡镇,他笑言此生最大情趣是“和渔民打交道”;
他不是明星,在广东的乡间渔村却有着数十万的渔民拥趸,他帮年入4000元的贫困蔗农实现面对大海沉思:推广高新技术,收获更多海产。
了年入9万元的梦想,他把广东塘鱼亩产“变”成全国平均的近两倍,他被渔民们称作“最亲最好的朋友”;
他“著作等身”,写下水产专著文章200多万字,他专门为农民编写养鱼“明白纸”,他传送的渔业科技,带来上亿元的效益;
他始终活跃在渔业一线,却桃李遍布,由他授业指导的不少人,如今有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也有由贫致富的养殖大户……
他叫姚国成,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一位50岁的共产党员,一个行走在乡间二十五载痴心“授人以渔”的“老水产”。
中国渔业素有“北有山东,南有广东”的说法,而广东渔业产值更是独占鳌头。姚国成就是这个渔业大省的“科技大使”,在许多和他打过交道的渔民心中,这位在水产战线奔波了25年的待人和气的教授,有着变废为宝的魔力。
大学生“弃文从渔”25载成首席专家
姚国成不是那种很健谈的人,但说起渔业,话匣子一下子拉开了。言谈间,黝黑的脸上总挂着笑,感觉这位值盛年的“老水产”,就像他编写的养鱼“明白纸”,简洁、实在、明了。
姚国成是地道的广东人,1957年生于广东省增城县农村。姚国成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乡村,这里三江汇流,有丰富的水资源,当地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鱼塘。那时,姚国成最感幸福的,就是生产队拉网捕鱼,有了新鲜肥美的鱼肉,生活似乎有了更多的奔头。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姚国成每天放学,都要跑到野外割些鱼草,喂养生产队鱼塘的鱼,这成了当时积极性最高的事。
高中毕业后,姚国成回乡务农。不久,他进入三江人民公社办公室做资料员,后又进入增城县委宣传部任干事。期间,作为增城唯一的媒体通讯员赴《广州日报》参加数月的培训。1977年恢复高考,姚国成做出了让亲友们诧异的选择,他放弃大家看来前景光明的宣传岗位,“弃文从渔”,第一志愿报考了湛江水产学院(现广东海洋大学)养殖系。“怎么搞这个?”不少身边的人觉得奇怪,甚至劝他换个专业。姚国成的想法却很简单,家乡尽管鱼塘多,却都是产量不高的小鱼塘,一年能吃上几回鲜鱼餐就不错了,他想学点本事回来,把家乡建成“鱼米之乡”,乡亲们能“天天有鱼吃”。儿时的梦想和放不下的渔民情结,成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1982年1月,姚国成本科毕业,获农学士学位,进入广东省水产厅养殖技术推广总站工作。1985年起任淡水养殖科副科长、科长,1994年起任省海洋与水产厅淡水渔业处副处长、处长。2000年,机构改革竞争上岗,姚国成主动请缨去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不久他如愿成为该站站长。一年后,成为广东渔业技术推广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姚国成常年奔波在渔业生产第一线,走访渔户、深入塘头,了解渔业生产情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