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勇娣)5月下旬,是捕捞天然蟹苗的时机。消失了好几年的长江口天然蟹苗汛期,如今又恢复了。前些年,渔民一年只能捕捞到几十公斤蟹苗,去年却达到了6吨。记者了解到,近年本市每年都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渔业增殖放流,在保护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初显成效。
长江口是国内四大天然蟹苗产地之一。每年5月底到7月初,都会有大量渔民涌入长江口捕捞天然蟹苗。1996年开始,长江口天然蟹苗急剧减少,到2000年已基本形不成汛期。2001年全市天然蟹苗捕捞量为18公斤,2002年为46公斤,2003年也只有15公斤。
本世纪开始,上海在长江河口区大规模放流中华绒鳌蟹亲蟹,去年,就放流了3万只中华绒鳌蟹亲蟹和40万只中华绒鳌蟹扣蟹,放流前还请了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种质鉴定,并按照一定的雄雌比例放流。今年,本市还将计划放流3万只中华绒鳌蟹亲蟹和40万只中华绒鳌蟹扣蟹。有关研究表明,渔业增殖放流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渔业资源逐步恢复,野外种群得到扩充,渔业生产产量有了明显提高。淀山湖的渔业资源也得到了恢复,前年湖中天然水产捕捞量为360多吨,但去年达到了2800多吨;去年,全市内河水产捕捞量达到了5700吨,也比上年增长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