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正在夹击鲨鱼。
两只在海洋馆经过“产后休养”的中华鲟将于4月20日回到故乡长江。昨天,中华鲟在海洋馆的邻居鲨鱼代替中华鲟进行水下捕捞操作演练,中华鲟28号则亲自上阵完成了水下打捞综合训练。
怕鲟受惊鲨鱼“代演”
北京海洋馆水族部经理杨道明介绍,由于中华鲟受到惊吓后会产生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使中华鲟抗拒与记忆有关的所有动作。因此,中华鲟运输的捕捞吊装只能有一次。
为避免中华鲟受到惊吓,经过专家组的意见,先让已经在海洋馆人工驯养8至10年的鲨鱼代替中华鲟进行模拟捕捞演练,使用专门定做的担架,对鲨鱼进行起吊模拟操作,以测试担架承载强度是否达到要求,初步确定捕捞过程各环节所需时间。“选择鲨鱼代替中华鲟是因为馆内目前和中华鲟身形最相近的就是鲨鱼了。”杨道明说。
鲨鱼和潜水员捉迷藏
参加捕捞的5名潜水员全部是鲨鱼的驯养员。演练开始后,4名潜水员将担架固定在鲨鱼馆左侧池底,另1名潜水员则游向“目标”鲨鱼,他先是扶着鲨鱼的鳍,准备将它引到担架的上面,谁知鲨鱼突然挣脱他的手,尾巴一摆,游向水池的另一侧,第一次引导失败。
受了惊的鲨鱼随后和潜水员们玩起了捉迷藏,努力几次没效果后,潜水员们准备夹击鲨鱼。一名潜水员向鲨鱼靠近,鲨鱼发觉后立刻转头往右跑,此时其他潜水员已将路封死,当它试图再往左逃跑时,三名潜水员已将鲨鱼围住,在另两名潜水员的协助下,鲨鱼终于被引到担架上方,潜水员们赶紧将担架合拢,在将鲨鱼绑紧后,担架被吊车吊出水池。工作人员给鲨鱼量了体重后将其放回水池,鲨鱼水下捕捞操作演练结束。
中华鲟亲自过堂“踩点”
随后,工作人员移师中华鲟鱼馆,开始中华鲟水下捕捞综合训练。参加训练的中华鲟是身长3.67米、体重800多斤的28号。中华鲟的训练有点像“踩点”,中华鲟28号只需要在潜水员的引导下,在担架上方静止10秒不动。与刚才的鲨鱼演习一样,训练开始后,4名潜水员将担架吊入池底,1名潜水员去引导中华鲟28号。记者看到,潜水员和中华鲟玩了一会儿后,开始引导它往担架位置游去,到达担架上方后,中华鲟并未对身下的担架感到不适应,潜水员捂住中华鲟的头部,并抚摸它,在潜水员的引导下,中华鲟在担架上方停住,达到10秒钟后,潜水员放开了它,随后,中华鲟游向水池另一侧。中华鲟水下捕捞综合训练结束。
缚鲟担架“穿上”保护绒
记者发现捕捞鲨鱼的担架和一般的担架不太一样,担架的上面有一层白色的毛绒,杨道明告诉记者,担架上的绒是特意设计的,加绒是为了防止中华鲟在吊装过程中因受惊冲撞而误伤到自己。
防自残鲟鱼将被麻醉
据杨道明介绍,运输当天,中华鲟在运输车内将被麻醉。中华鲟生活在低温水中,运输过程中,为防止中华鲟出现应激反应伤害自己,工作人员除了对其进行麻醉外,还会将运输箱内的水温降低至12度,与鲟鱼馆内的22度相比,低了10度。“降低水温可以减缓中华鲟的新陈代谢,中华鲟安静地在运输箱内呆上21个小时后,就能回到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