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杀菌灯(UV Sterilizer) - 紫外线杀菌灯一般的用途是作为空气及食水的净化与消毒,水族用的紫外线杀菌灯可清除及消灭水中的寄生物﹑微生物﹑细菌及病毒,与及一些藻类孢子和悬浮性藻类,进而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紫外线杀菌灯应长期开着,避免鱼缸内的生物在不安全及不受保护的环境内生活。
- 紫外线杀菌灯的主要组件是一支紫外线放射灯,外有一特别设计的石英外壳,装置在冷却水套内。当水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流经外层水套时就会被消毒,消毒的成效在于暴露于紫外线的时间长短及紫外线的强度。依据消毒杀菌技术标准的指导,每一种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紫外线杀灭﹑死亡剂量标准,其剂量是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乘积{K(杀菌剂量)= I(照射强度)X t(照射时间)}。从公式得知,高强度短时间与低强度长时间之照射其效果是相同的。
- 如果水质在经过紫外线杀菌灯之前先经过过滤器,那么效果会更好,因为减少了石英外壳被有机物及漂浮的秽物所掩蔽的缘故,因此不会使紫外线减弱。紫外线灯管是以天然水晶为材料之纯石英玻璃管所制造,纯石英管的紫外线穿透率高于 80%。但紫外线之穿透能力并不如想象中之高,任何纸片﹑铅玻璃﹑塑料都会大幅减低照射强度。因此石英外壳上之秽物﹑油渍都会直接影响其穿透能力。所以新灯管在使用前,应用沾以75%酒精的纱布擦拭,清除油渍﹑手汗及灰尘。使用中之灯管﹑石英外壳应定期擦拭清洁,以免影响紫外线穿透率及照射强度。
- 紫外线杀菌灯管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由于紫外线之强度无法用肉眼来判定,是否仍然有杀菌能力,是无法作出检测及无法掌握。连续使用也只能维持六个月至一年的期限,一超过时限,紫外线就不能穿透石英外壳而发挥消毒效果,必须更新才行。目前使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灯,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灯管照副强度之衰退未被使用者所重视,认为灯只要亮着,就一定具有杀菌能力。对于灯管的好坏﹑优劣,都以一般使用日光灯的观念来评估,以目视其可见光芒的强弱,及可见光芒之游离度来判定好坏。这样的方法极易被误解,而将未具有消毒杀菌能力之灯管继续使用,当然也将未被澈底消毒杀菌的水,误认为已完成消毒杀菌,而加以使用。因而导致感染﹑中毒﹑致病之结果,而找不到致病之原因,岂不因小失大。
- 照射紫外线可以温和地去除水中的毒素,但也像臭氧一样,具相当的危险性。紫外线对细菌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人体同样有一定的伤害,人体最易受伤的部位是眼睛之眼角膜,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用眼睛直视点亮着的灯管,以免受伤。万一必须要看时,应用普通玻璃或透光塑料片作为防护面罩。一旦受伤,不必惊慌,面部灼伤,几天后表皮脱落,不药而愈。眼睛受伤会红肿﹑流泪﹑刺痛,约 3 至 4 天才能痊愈。不论如何,一遇到伤害,仍然建议立即向医生处求诊。
- 其缺点是紫外线可能也把一些好的细菌杀死,和把你所添加的肥料和微量元素破坏分解掉。如正在使用紫外线杀菌灯,在加入消化细菌前应先把紫外线杀菌灯关掉,但仍要保持其余的系统继续运作,然后让消化细菌找寻合适的地方依附。建议关掉期约为加入消化细菌后 1 至 2 小时。
紫外线杀菌灯 — 选购注意事项
- 更换灯管是否方便
- 灯管尺寸是否容易购买
- 石英外壳是否容易清洗
- 与鱼缸存水量是否匹配(应注意水流量及紫外线强度)
- 紫外线杀菌灯进出水口是否容易接驳
紫外线
所谓紫外线是指波长较“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微米之间)短的“非可见光线”,由于波长短,所携带的能量高,容易对人体的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依据波长又将紫外线分为 UV—A,UV—B 及 UV—C 三种,波长愈短能量愈高,相反的波长愈长穿透力愈好。 地球因为有臭气层保护,所以阳光中的紫外线大约只有 5% 进入大气层内,其中 90% 为 UV—A,10% 为 UV—B,幸运的是大部分 UV—C 均为臭氧层所吸收。
- UV—C(小于280微米),由于能量高但穿透力低,会造成眼角膜表皮的灼伤。大部分来自人造光源,如电焊﹑紫外线杀菌灯﹑雷射,所以在使用这类光源时要特别注意眼睛的保护。
- UV—B(280—320微米),会造成眼睛各式各样的伤害,来源以阳光居多,尤其是以在雪地﹑沙滩﹑泳池嬉戏时,会因为阳光的反射,造成更严重的破坏。水晶体首当其衡,易导致白内障的形成,结膜结缔组织会增生,产生翼状赘肉,眼皮的皮肤也会因为曝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