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长锯的怪鱼--锯鳐
2月1日下午2时,3条“嘴上长锯的怪鱼”从澳大利亚被转运到青岛。这是青岛海底世界新引进的极濒危海洋物种--锯鳐,每条约20万元人民币。据介绍,3条约一米半长的锯鳐经过检疫期之后将在海底世界安家落户,春节黄金周期间将集体展出。据介绍,在中国长江以北青岛海底世界是首次引进该物种。青岛海底世界引进的极危物种据鳐,不单单是为了展示,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与保护。
路途艰辛,三只锯鳐享受专业养护。三条锯鳐(一雄两雌)来到青岛,可谓途经万水千山。它们经澳大利亚空运到香港后,再由香港转运到北京。青岛海底世界派7个人用专车从北京接回了这3只怪物。为防止转运途中出现意外,专车还配备了两名司机、一名水族饲养师、两名设备人员(其中一名负责设备供电系统维护,一名负责生命系统设备维护)。
装锯鳐的专用水柜内设水流循环装置,附带供氧、过滤和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维持运输过程中水的各项物理指标,包括温度、溶氧、氨氮、酸碱度等。整个生命维持系统让3个怪物感觉还像是在澳洲“老家”。
据介绍,新引进的3条锯鳐将在专业水族饲养师的精心照料下,从旅途疲劳中缓解过来,度过危险期。海底世界还准备了2箱锯鳐最喜欢吃的鲻鱼,它们先要经过隔离检疫期,逐步适应海底世界里的居住环境和“伙食”。据专家介绍,只要克服了旅途疲劳、水温、新饵料这三道障碍,这些来自澳洲的“贵客”就能在海底世界的新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据悉,海底世界将特辟锯鳐展区向公众开放,预计春节黄金周将向观众展出。
相关链接:
锯鳐简介
锯鳐(Sawfish,拉丁名:Pristis microdon),它是软骨鱼纲锯鳐科锯鳐属,是暖水性底栖鱼类。吻平扁狭长,剑状突出,边缘具坚硬吻齿,用吻锯掘土觅食,主要摄取泥沙中的甲壳类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也用吻锯袭击成群的鱼类而食其受伤的个体。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各近岸海区和各大河口,有些进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于淡水中并进行繁殖。锯鳐是卵胎生的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成熟晚,产下的幼鱼极易遭受其他鱼类的攻击,因而繁衍能力较差。
锯鳐通常在海水和淡水中交替生活,而澳大利亚的淡水锯鳐则完全栖息在河口或河流上游,距离海洋有100公里之远。本种锯鳐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
锯鳐形体独特:嘴上顶着长锯
锯鳐的上嘴唇进化得很扁长,两边长着锯齿般的尖齿。锯鳐外形酷似锯鲨,其实两者差别甚大,主要区别在于鳃孔所在位置不同,锯鲨的鳃孔位于身体两侧,而锯鳐的鳃孔则位于身体的腹面,另外,锯鳐吻锯上没有像锯鲨那样的须。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锯鳐的上嘴唇变得很扁长,两边长着像锯齿般的尖,它的“锯子”最长可达20厘米。
锯鳐捕食方式:血腥凶残
锯鳐性情凶猛,捕食方式十分独特。它行动敏捷,游泳迅速,常在海中挥舞那又长又硬、锋利无比的“锯子”,凡从它身旁经过的鱼就会遍体鳞伤,甚至比锯鳐本身还大的鱼,稍微疏忽,也会遭受重创。
如果锯鳐遇上鱼群,它就用长锯左右挥舞,对鱼群进行大屠杀。就连有海上霸王之称的凶残的虎鲸和鲨鱼遇上它,也不敢与之交锋。就是遇上鲨鱼都无法对付的章鱼,它也会凭那尖利的锯齿打败章鱼,并且把它吞食掉。
它们用长剑般“锯子”的顶端把猎物击伤,然后利用其锯齿形的嘴部不断来回撕扯猎物,就像用锯子锯木头一样,将猎物完全挫伤之后,它们就开始慢慢享用美食了。
3只锯鳐是极危物种
锯鳐的肉质鲜美,皮可制革,是制作刀壳、剑鞘的上等原料;鳍为高级鱼翅,经济价值极高。所以,渔民们大肆捕捞锯鳐,致使锯鳐到了快被人类斩尽杀绝的地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锯鳐还只是濒危海洋物种,如今已升级为极危物种了。原本广泛生活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的锯鳐已在欧洲海域完全消失,仅西非渔民偶然捕获。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后,发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