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苏州河里经常可见胭脂鱼。如今,胭脂鱼又将回老家。昨天,记者从水产大学获悉,该校唐文乔教授主持的“胭脂鱼放养苏州河”项目即将在苏州河进行圈养。它将作为一种“指示生物”,动态检测苏州河水质,并有助于苏州河生态系统复苏。
幼时可赏成年可食
“胭脂鱼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变态’鱼类。”在水产大学实验室,唐文乔指着幼鱼和成鱼说,“胭脂鱼幼鱼的身体呈三角形,鳍高高扬起,就像张开的风帆一样,所以又叫‘一帆风顺’。可成年鱼变成了纺锤形,又大又沉,可长到30公斤,成为优良的大型食用鱼种。”之所以称其为“胭脂鱼”,是它在成年后,侧部会“染”上两条胭脂色的红带。而年幼时,它还有“亚洲美人鱼”一说,游水姿态优雅,斑纹美观。
据了解,胭脂鱼原是长江中的常见鱼种,如今已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胭脂鱼寥寥无几。
4月“试水”梦清园
2005年,水产大学的唐文乔教授开始了“胭脂鱼作为提升苏州河水体美誉度的指示生物研究”。如今该课题的第一阶段即将完成,预计今年4月,胭脂鱼将在苏州河上的活水公园“梦清园”中圈养,为最终的放游打下基础。
“所谓河流的指示生物,”唐教授说:“就是通过引入一种具有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生物,来检验河流的水质。”据介绍,由于河水是流动的,用化学指标只能检测河水瞬时的水质,而鱼是上下游动的,其生存状况的指示作用无可替代。“在欧洲,人们公认,三文鱼的放养成功标志着泰晤士河的水质改善。如果哪天能在苏州河里看到胭脂鱼群,那说明苏州河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功。”
胭脂鱼有望上餐桌
在唐教授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些胭脂鱼养在取自苏州河的水中,另一些则在优质水中游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前者的死亡率并没有高于后者,这说明如今苏州河的水质已得到较大改善。”唐教授表示。
唐教授表示,这种鱼的肉质和鲤鱼有点接近,但比鲤鱼好吃很多。或许有一天鲜美的苏州河胭脂鱼也会游上市民餐桌。“国家保护鱼种繁殖的‘第二代’是可以食用的。”唐教授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