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授杨先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多年以前,孔雀石绿曾经作为抵抗水霉病(鱼的一种真菌病)的主要药物,在国内渔场广泛使用。但由于在水产出口时被国外机构查出,国家农业部将其列为禁用兽药。由于孔雀石绿的代谢周期缓慢,容易积累在水产养殖的多个环节,且物质属性相对稳定,一般鱼塘多年难以根本消除,因而淡水鱼沾染微量的孔雀石绿不是没有可能。目前孔雀石绿需要多久才能完全代谢仍不得而知。根据国家标准,孔雀石绿在水产品的检出率不得超过1克/1000吨,而这次在香港被查出涉绿样本含有孔雀石绿的量都极其微小,含量为0.0022毫克~2.3毫克/公斤。
“如果是在运输途中或者销售环节添加药物,检出的孔雀石绿含量肯定要比这个数字高得多。”杨先乐说道。
业内人士:或是走私入港
对于内地输港淡水水产品频繁“涉绿”一事,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输港水产走私时有发生,即使查出的“涉绿”鱼来自注册的渔场,也有可能被“走私鱼”冒充。据称,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透露,目前每天供应香港鱼市的淡水鱼约160吨,而经内地口岸检验检疫合格过关的只有100到120吨,相差的近60吨可能就是通过走私等途径流入香港市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