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的老百姓眼里是个“致富发家”的代名词。江苏最大的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和次之的安峰山水库就位于该县境内,其中的石梁河水库“网箱养鱼”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而安峰山水库因当地政府3月份的一个鼓励政策,“网箱养鱼”从无到有,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当地四五十个村民就在水面上布了3000多个“网箱”,共投入800多万元大搞渔业养殖。
然而,让这些村民始料不及的是,就在鱼苗投入“网箱”3个多月时间,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消息传来,东海县政府以“治污需要”,要求养殖户在15日之内将网箱“自行清理完毕”。让养殖户们不解的是,当初养鱼是因为有政府鼓励,为何仅仅相隔半年,政府却又要他们撤掉网箱。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说是“治污需要”,为何石梁河水库“网箱养鱼”按兵不动,却偏偏撤安峰山水库的“网箱”?显然,政府这种“治污需要”的理由有点牵强。同时也有养殖户指责当地政府不讲诚信。
在半年时间内,政府为何出台两个相驳的政策
A
治理污染:
网箱养鱼成为清理目标
蔷薇河是连云港市区惟一的饮用水源。安峰山水库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地处连云港市水源保护地——蔷薇河的上游。由于前不久蔷薇河被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列为“2006年省级挂牌督办的十大区域污染案件”之一,一直以来被各界指责为“污染源”的安峰山水库,由此成为此次“蔷薇河治污行动”的“急先锋”。
连云港市对此次蔷薇河水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围绕治理行动,从市到县成立了由各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展开了“蔷薇河水污染”整治的“利剑行动”。安峰山水库“网箱养鱼”风波也由此产生。
安峰山水库是江苏省第二大水库,围绕这个水库引发的新闻并不鲜见,但新闻的主题却始终都围绕一个并不鲜见的名词——“污染”而展开。最近,又一个“污染”的话题困扰了与安峰山水库有关联的一些农民,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
因为“治污”需要,8月4日,东海县发布了一个名为《关于清理安峰山水库网箱养鱼的通告》的政府文件,直指“网箱养鱼”是导致安峰山水库水体遭受污染的“元凶”,因此,该县政府要求养殖户在15日内将库区内的网箱“自行清理完毕”,超过规定期限“县有关主管部门将组织集中清理”,并且还将对养殖户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接到《通告》后,养殖户顿感委屈,认为水库的污染是由周边化工企业排放污水导致,而网箱养鱼不仅不污染水库,相反还净化了水库的水质。同时,也有人指责,“清理网箱行动”实则是当地政府“抓小放大”掩盖化工企业污染水库违法行为的“遮羞布”。
当地养殖户对于此次“清理行动”的质疑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本报也不断接到部分养殖户就此事的反映。昨天,为探事实究竟,记者前往当地展开调查。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为了加速鱼类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养鱼户向水中投放化肥、畜禽粪便,严重污染了水质。东海县政府发文要求清理网箱养鱼是不是基于这样的原由?
昨天上午记者到达安峰山水库时,并未与养殖户进行联系,而是直接走进水库附近由养殖户搭建的一个个棚户内。在这些棚户内,除了床铺以及做饭的家什,记者没有发现鱼饲料、化肥、畜禽粪便等物品。走访水库周(遭)边的村民,得到的答复也是,“没看见谁撒饲料喂鱼。”
水库的水质较为清澈,库区内布满了网箱,大约每隔五六十米就有一排网箱。一位年轻时曾在库区以打鱼为生的老汉告诉记者,粗略估计水库内有3000多个网箱,如果是成年鱼,一网箱大概有200尾,如果是幼鱼,一网箱大概3000尾,按此计算,安峰山水库内网箱养鱼的数量不会低于100万尾,“这些鱼养了大概5个多月,两三年后才能长成大鱼”,老汉说自己的估算八九不离十,因为“俺也养过鱼”。
那么多鱼不投饲料,靠什么生长?
与养殖户一接触,答案就出现了。“水库里有大量的鱼虫”,一位养殖户如是说。
养殖户们你一言他一语地说开了。从他们的言语中记者了解到,安峰山水库的上游是张谷水库,这个水库长期受周边的顺泰酒精厂等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臭水潭。(本报6月5日曾以《苏北病了,但她正在康复》为题,对张谷水库的受污染状况予以披露),张谷水库的污水进入安峰山水库后,导致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