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表明,当某种生物不得不将生育期提前时,将是种群濒危的危险信号。对于渤海带鱼性成熟期提前的这种自救行为,人类又该如何约束自身行为?
齐鲁晚报烟台讯 渤海带鱼本是渤海湾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正常的性成熟期为二龄,然而由于近些年渤海湾环境恶化导致带鱼发生种群危机,带鱼种群为寻求自救,不得不将性成熟期提前到一龄。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有关专家提醒,鱼类提前发育是种群濒危的一种危险信号。
渤海带鱼肉细味美、价格低,曾是渤海湾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然而最近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技术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渤海带鱼数量正大幅减少。“上世纪60年代,渤海带鱼的年度捕捞量为6万吨左右,而去年的捕捞量仅为1000吨。也就是说,如今渤海带鱼已基本上形不成鱼汛了。”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技术中心主任吕振波颇为忧虑地告诉记者。
然而令研究人员更为担心的是,从提取的样本看,渤海带鱼的产卵年龄竟由二龄提前到了一龄。“这可是个危险信号,因为产卵期提前,意味着带鱼身体未到正常成熟年龄即匆忙生产,后代的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形成种群退化的恶性循环。”吕主任说,二龄期的成熟带鱼宽度能达到3厘米以上,肛长可达到近40厘米,一龄带鱼的这两项指标则是二龄鱼的一半,种鱼优良程度直接决定后代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据介绍,渤海带鱼的产卵场一般在莱州湾、烟威近海、辽东湾,带鱼繁殖能力较强,有明显的洄游特征,尤其是索饵区域比较稳定。然而,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渤海湾周边污染程度加重、捕捞量加大,渤海湾一些经济渔场尤其是产卵场的环境已遭到破坏。“生育期提前完全是一种生物自救行为。”吕主任告诉记者,世界上公认的一些生物研究表明,当一种生物不得不将生育期提前时,将是种群濒危的最危险警示信号。
渔业专家提醒,要彻底恢复渤海带鱼种群,除了要控制污染、缩减捕捞量之外,还要加大人工放流数量,加强休渔期管理,让其得到休养生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