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日前在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全程标准化作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攻方向,要加强对养殖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树立“养鱼先养水”的意识,大力推广水质调控技术,合理确定养殖容量,有效控制本源污染。
范小建说,我国渔业的增长方式已经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第一次转变,目前正站在追求质量与数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新转变起点上。走好“以养为主”这条路,就一定要过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因此,要充分发挥标准的重要作用,用标准来规范管理部门和各生产经营主体在产地环境治理、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收获、包装上市等各环节的行为,以标准化为手段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这篇大文章。
范小建强调,首先,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快水产养殖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划分可养水域和不可养水域,让广大养殖生产者树立“养鱼先养水”的意识。其次,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追溯结果表明,商品鱼的质量与苗种质量关系密切。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今后要加大良种繁育和推广的力度,全面落实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督促苗种场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建立生产主体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新标准、新技术和新规范推广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自控制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鱼药和疫苗,普及安全使用投入品知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此外,各有关部门还要组织实施好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逐步建立起以生产者和批发市场的产品自检为基础、地方例行监测为主体、国家监督抽检为核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
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经历大幅提升之后,质量管理工作总体上进入了攻坚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者不顾环境容量和技术条件盲目追求高产,造成各种疾病频繁发生,存在不规范用药现象;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替代鱼药和疫苗研发严重滞后;良种覆盖率低、饲料技术落后、养殖水域自身污染等。各级渔业管理部门正在以宣传贯彻即将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努力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