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肉、牛肉、蛋类、禽流感之前的禽类涨价,特别是蔬菜价格猛涨的时候,鱼类商品的价格也在缓升。比如最有代表性的鲤鱼,价格反弹较大,是对价格长期低迷的一种回报。而虾类价格并未出现较大波动,此点说明在市场剧烈变动之时,如果某一商品价格没有反映,那么,该商品的价格本来是应该下降的。
虾类产品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加工
从虾市场看,正常情况春节后价格应下降10%以上。节前,产销两地冻虾库存量较大,产品供大于求,是当前我国虾市场最突出的特点。如果商家仍想囤积居奇,抱着赌一把的心理,是注定要吃亏的。国内市场已然饱和,如果出口受阻,美国对我国虾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没有积极的结果,那将对我国虾类产品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将雪上加霜。
虾类产品在现时我国水产品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2003年,我国虾类产品的生产总量超过50万吨水平,虾类出口17.5万吨,出口值近10亿美元,成为水产品中出口值最高的产品。可以说,现时我国活鱼市场中的第一大类产品是“虾类产品”。并不是说,虾类产品的产量与交易额已站到活鱼市场中的第一位,而是说,2003年,虾类产品已成为活鱼市场中曝光率高,影响率强,市场覆盖面大的活的商品之中的第一位,活虾、鲜虾已成为我国鲜活鱼市场中的龙头老大。原有的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已退居其后。
原因在于,虽然虾类的价格在水产品市场中属于中档商品,但是,由于每500克中,虾类商品的个数在鲜活鱼中最多,普通消费者购买一次的虾类商品所付出的金额,比最低档的鲤鱼可能要少。换句话说,花5元,能吃到10只虾,而同样的钱,不见得吃到一条鲤鱼。在此意义上,虾类商品已成为最普通的水产品之一。当前,美国对我国虾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从我国虾市场的长远利益讲,反而有一定的好处。起码讲,已暴露出我国进入WTO后,在商业运作上还很幼稚。其一,我国水产商会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多数商户不能承受太大的市场风险。水产商会、协会的作用还需大大加强。其二,虾类商品的市场通道不能吊在一棵树上,任何商品都如此。当前的鲜销与冻销,都不是虾类商品的根本出路。
虾类商品当前遇到的问题,是所有其他水产品都曾遇到的问题,虾类商品的根本出路在于--商品的深加工。深加工的商品是最可能摆脱市场困扰的惟一途径。2003年,我国虾类产品主产区湛江,冻虾出口值9163万美元,虾肉出口值5930万美元。而出口1公斤虾肉,等于出口了3公斤原条虾。还可以发展深加工产品,如熟虾、干虾、糟虾、醉虾、冷冻即食虾、面包虾、冷冻微波油焖对虾、清水对虾罐头、纯颗粒虾粉等。
虾类市场的走势不会脱离总体的发展趋势
2004年,我国经济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物价出现较强的上涨势头,对今年的开局产生不利影响。2003年,我国消费品物价总水平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涨3.4%,水产品全年价格指数为100.3%,仅上升0.3%。可以说,水产品市场是我国食品类市场中较稳定的市场之一。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虾类产品在此起到稳定大局的重要作用。今年1月份,全国水产品价格指数上升5.9%,这是近10年来所未有过的。可以说,今年的水产品价格,已经摆脱了多年的负增长局面。在此总体背景下,虾类市场的走势不会脱离总体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食品类价格的上升,主要是受粮、油、菜价两位数以上的涨幅影响。与肉、蛋、菜等副食品相比,鱼类商品的价格不呈刚性。就是说,在普通消费者预期收入并不稳定的情况下,鱼类商品的可替代性较小。此特点又决定了水产品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中,不应该出现两位数以上的涨幅。
虾类产品与鳗鱼、
甲鱼不同。鳗鱼与甲鱼在前几年中都出现过大起大落的局面。而且市场的恢复期很长,很多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垮掉了。因为该两类产品都属于高档商品。而虾类产品的多数品种已经属于中低档商品。特别是它并不是纯出口依赖型产品。它的市场波动不会像鳗鱼、甲鱼、黄鱼那样较大。但像近几年盲目发展,早晚多数生产与经营者首先吃亏。
虾类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始终立足内需,积极扩大出口,坚持质量第一,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即便是市场经济,也要有计划手段。主要产区的政府主要部门应该出面,推动地域、区域品牌的出现,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比如,江苏东台的麻虾,广西北海的明虾,山东蓬莱的对虾,广东湛江的白虾、草虾,安徽巢湖的青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