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鲃
特 征:体长,稍呈圆筒形,尾柄侧扁。吻钝,口稍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吻须较 短,颌末端超过眼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内;背鳍无硬刺。鳞大,侧鳞基底具黑斑。体背部茶黄色,腹部灰白,背鳍边缘黑色,其他各鳍桔红色。
生物学特性:一般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的中下层,尤喜在水色清澈的水
域中生活,它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取食一些坠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和虾等。4—5月间在水流缓慢、水草较多处产粘性卵。
分 布: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九龙江、珠江、元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
b、光唇鱼属
主要有云南光唇鱼、虹彩光唇鱼
虹彩光唇鱼(Acrossocheillusiridescen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
500)this.width=500“ src=http://www.xyac.edu.cn/jingpinke/yuleixue/yinggu/yinggu104.jpg>
虹彩唇鱼
形态特征:体细长,侧扁,腹部圆;头小,锥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口小,下位,
呈马蹄形。上颌后伸达鼻前缘的垂直线。上唇较厚,光滑,紧贴于上颌外表,上唇沟深而明显。
生活习性:为中下层的定居性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
性杂食,以丝状藻为主,水草次之,也食一些动物性饵料。5—7月在流水中产卵,个体不大,常见多为15—20cm。
分 布: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
c、突
吻鱼属
常见种有白
甲鱼、四川白甲鱼、云南白甲鱼。
白甲鱼(Onychostomasim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
![]()
500)this.width=500“ src=http://www.xyac.edu.cn/jingpinke/yuleixue/yinggu/yinggu105.jpg>
白甲鱼
形态特征:体纺锤形,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隆起,尾柄细长。口下位;下颌具锐利的角质前缘。
唇后沟仅限于口角须退化,仅在全长10cm以下的幼鱼有2对须或1对须。
生活习性: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冬季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岩石上的着生藻类,兼食 摄食强度最大是在3—4月份,冬季和生殖季节一般都很少或停止摄食。3冬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 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分 布: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南方白甲鱼(Onychosotomagerlach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
![]()
500)this.width=500“ src=http://www.xyac.edu.cn/jingpinke/yuleixue/yinggu/yinggu106.jpg>
南方白甲鱼
特 征:体修长,侧扁,头短而宽,吻圆锥形,口下位,横裂。下颌骨具角质边缘,上颌末端达鼻孔后缘的下方,唇薄,下唇与下颌愈合,唇后沟仅限于口角,无须。背鳍具硬刺,其后缘具强锯齿. 体银白色,背部深灰;背鳍及胸鳍为灰色,腹鳍与臀鳍呈橙红色。
生活习性:南方白甲鱼多栖居于清水石底河段,为江河的中下层鱼类,以着生藻类为主食,也食少量枝角类、轮虫及高等植物碎片。1冬龄性腺开始成熟,2周龄全部成熟,4—5月间,亲鱼集群在河溪石滩水流通畅处产卵。
分 布:南方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元江、澜沧江和海南岛各水系
⑧野鲮亚科
a、华鲮属
我国约产11个种和亚种,常见种华鲮。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