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研究的底沙系统有:充水层(plenum)、厚底沙(dsb)、薄底沙(铺3寸以下的沙)、底喉(undergravel)、反方向底喉(水由沙底入,沙面出)、沙樽(液态沙床)以及及不铺沙。各种系统,各有奇技及局限。
一、比较硝化作用
即把NH3/4化为NO2,再把NO2化成NO3,此作用需要氧气来进行。硝化作用功能,处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统排名是:
1.沙樽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厚底沙
5.充水层
6.最差是薄底沙
所有底沙系统中,硝化作用是否有效率,决定性的因素是运输,把氧、NH3/4和NO2从水中运送给底沙系统。沙樽、反方向底喉和底喉的运输核心是水泵,是直接、主动、快速的。其中沙樽做得最好,是因为沙粒在樽内漂浮着,这能用尽每粒沙的表面,不像其他系统的沙粒,层垫时便减小了表面面积,及减慢水流。反方向底喉由下层入水,这样,下、中层是足氧的。上层贴着缸水,因而也有氧的供应。所以它排名第二。而底喉是由沙的上层入水,这区必够氧,但上、中层的硝化菌把氧用得八八九九,下层便不够氧了。
厚底沙、充水层和薄底沙的运输,非靠水泵,是靠扩散作用的。扩散是什么?一个实验便能解释:你在一间房,点起一枝烟。烟由香烟散出,散到房的空间中,就是扩散作用。这运输方法是较不直接,不主动,慢的。底沙系统的含氧量,会影响扩散作用的速度。底沙的氧量,越是低于缸水中的,水中的氧,NH3/4,NO2扩散到底沙的速度便越快(但怎快也不能跟水泵相比)。厚底沙有微氧区,无氧区,所以整个厚底沙的总含氧量是最低的,因此它排第四。充水层系统冇无氧区,只有带氧区,及微氧区,所以总含氧量不及厚底沙的低。薄底沙系统只有带氧区,就算底部有微氧区,也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总含氧量不及厚底沙,充水层的低。
二、比较H2S的产生
只有厚底沙有无氧区,故只有它才有产生H2S。
三、比较化NO3的功能
即是脱氮作用,是把NO3化作N2。有关的菌要在微氧环境下工作,不是带氧,也并非无氧。处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统排名是:
1.充水层
2.厚底沙
无此功能: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及不铺沙。
无排名:薄底沙。它的功能很低,或无,盖其厚度未必能做出微氧区;就算做到,也只是薄薄一层,能给多少化NO3菌居住?
充水层的英文是plenum,即是指埋藏在沙里,底架内的空间。这空间没有沙,只有水,重点是那里的水中,储存着氧。氧会慢慢扩散去微氧区,来维持,做就该区。所以其微氧区的体积是最大的,最稳定的。它的化NO3功能最出色。充水层的氧从何而来?就是由脱氮作用而来,整个作用是:
NO3->(化成)NO2->N2O->N2。注意:倒数第二的N2O化成N2,O就是氧,去哪呢?就是扩散去了充水层内。厚底沙因没有充水层,所以其微氧区的体积较细,难掌握,也易受外来环境的影响,并不太稳定。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在硝化上的成功,暗藏了无化NO3之技,充足氧气仍它们的两刃剑。
四、比较对缸水的影响
1、NO3污染度:
谁会令鱼缸的水有较高的NO3?排名如下:
(1)沙樽,最劲
(2)反方向底喉
(3)底喉。
(4)薄底沙
没有排名:充水层、厚底沙
不会有直接影响:不铺沙
头三位的名次,与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是一致的。底喉、反方向底喉和沙樽不但无化NO3功能,更因它们的硝化作用太有效,而且流经它们的水流越快速,制成品NO3便越被冲出来。三巨头有“NO3工厂”的花名。使用这3种系统,缸水中的NO3必会较高,要用其他补救方法,如换水次数频密些,其他器材等等。如果淡水水草缸用底喉,反方向底喉,底沙/泥中的养分,便会不断地冲出缸水中,植物的根部就吸收得不够,反而缸内的藻得益不少。
充水层、厚底沙有化NO3功能,又没被水流贯穿,更有贮存NO3的能力。其沙中的含量,是会高出缸水中的很多。以充水层为例,Bob Goemans博士的鱼缸内,水中NO3之含量,跟沙中的比例约是8比18(个个鱼缸不同)。充水层、厚底沙还有贮存NH3/4、NO2的功能,等于水中的含量便小了。
储存着的“N氏三契弟”,是在排队等候被处理,所以储存量不会无限上升。若缸中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