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开幕的湖北科技周活动,将向市民免费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代表我国科研水平、学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国家队”。武汉地区目前有11支这样的“国家队”,他们到底在研究什么“尖板眼”?本报记者事先探访了部分实验室,将看到的“热闹”记录下来,今起陆续刊出,为您当一回导游。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本报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张晓良 实习生 王月琦) 梁子湖畔,有一个面积为100多亩的鱼池。与众不同的是,鱼池周围圈起了2米多高的铁丝网。水中养的是什么宝贝,为什么要这么严密地圈围起来?
这是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基地,水里养的除天然鱼外,还有经人改造过的鱼———转基因鲤鱼。该实验室副主任汪亚平介绍,这种转基因鲤鱼比普通鲤鱼的生长速度要快40%以上。
转基因鱼长得这么快,会不会将其他鱼种的食物吃光?会否和天然鲤鱼杂交生下怪胎?会否对其他鱼种造成威胁?为了验证转基因鱼对生态安全有无影响,科研人员就在这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鱼池中做实验。
如果经过几年乃至上十年的实验下来,水中的转基因鲤鱼与其他的鱼能和平共处,表明转基因鲤鱼不会引发生态灾难,可以放心放养到天然水域中。
不仅能使鱼长得快,还能使热带鱼耐寒,让寒带鱼到了热带仍能适应,让草鱼不得出血热……科研人员正试图利用转基因技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鱼的大小、长速、形状、口味等方面的性状进行改造,并正在通过严格的实验证明,食用转基因鱼对人体是否无害。
小资料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89年建成。该实验室共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除转基因技术外,还在许多研究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