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等。是金鱼、鲫鱼、鲤鱼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发生这种病。
病因
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P.punctataf.scitae),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胞,革兰氏阴性;琼脂菌落圆形,24小时培养后中等大小,略黄而稍灰白,迎光透视略呈培养基色。国外有人认为此病是由气单胞菌,或类似这一类的细菌感染引起;也有认为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由于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
流行情况
该菌是水中常在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主要是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养鱼池中较少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甚至100%死亡,鲤鱼亲鱼的死亡率也可高达85%。
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压之,液体即喷射出来;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面充血。皮肤、鳃、肝、脾、肾、肠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诊断
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断。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即可作出进一步诊断。应注意的是,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区别。
金鱼的竖鳞病要注意与正常珍珠鳞区别。珍珠鳞金鱼的鳞片上有石灰质沉着,有光泽,给人以美的感觉。患竖鳞病的病鱼鳞片无光泽,病鱼通常沉在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
预防措施
1.鱼体表受伤,是引起本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在扦捕、运输、放养时,勿使鱼体受伤。
2.发病初期冲注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
治疗方法
1、投喂磺胺嘧啶(SD)有特效。方法是先将病鱼养在0.5%的食盐水中,停食两天,使肠道内容物排空,然后放回清水中,把磺胺嘧啶制成小颗粒投喂。每尾0.2克,隔日一次,连续5次。在发病季节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预防竖鳞病。有腹水的病鱼应先用注射器抽除腹水。
2、用呋喃西林全池遍洒。水温在20℃以下时用1.5—2ppm;水温在20℃以上时用1—1.5ppm。
3、每kg鱼体重用磺胺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料投喂。
4、每kg鱼体重每天用氟苯尼考25~50毫克拌料投喂,连用5天。
5、每立方米水体用优氯净(含有效氯56%)0.5克或漂白粉1克化水全池泼洒。
6、每kg亲鱼用硫酸链霉素20万单位腹腔注射。
7、每50kg水中加入捣烂的大蒜头250克,将病鱼放入浸泡数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