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市三江环绕,水资源特别丰富,水产动物也非常多样,勤劳朴实的合川市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水产动物疾病给药方法及施药技术是其中之一。
一、药物给药方法选择的原则
1、根据疾病的病原体特性进行选择 疾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寄生的部位有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我们应根据病原体的这些特性而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法。
2、根据疾病的病程进行选择 对于病程较轻的疾病,遍洒或口服方法即可达到药物的治疗效果;而病程较重的疾病,则要采用浸浴的方式单独处理,有的时候为了更快地发挥药效,则采取注射、涂抹或口灌的方法。
3、根据水产动物的大小、年龄、体质等状况进行选择 水产动物苗种一般不采取注射的方法给药。疾病病情较重,水产动物体质太弱时,摄食能力减弱或不摄食,口服给药就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4、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选择 药物药理、药效与其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是发挥药物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药物,如磺胺嘧啶,浸浴给药则不易被吸收,无法发挥药效。
二、药物给药量的确定
(一)外用给药量的确定
1、根据水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药物对病原体的致死浓度而确定药物的使用浓度。
2、准确地测量池塘水的体积或确定浸浴水体的体积。水体积的计算方法:水体积(m3)=面积(m2)×平均水深(m)
3、计算出用药量 用药量(g)=需用药物的浓度(m3)×水体积(m3)
(二)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
1、用药标准量:指每kg体重所用药物的毫克数(毫克/千克),每种市售药均有注明。
2、池中水产动物的总体重(千克)=估计每尾鱼的体重(千克)×鱼的尾数;或按投饵总重量(千克)÷投饵率(%)进行计算。
3、投饵率(%):指每100千克鱼体重投喂饲料的千克数,根据鱼的不同养殖阶段,水质情况进行确定。
4、药物的添加率(%):指每100千克饲料中所添加药物的毫克数。由下列公式得出:用药标准量(毫克/千克)÷投饵率(%)。
5、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内服药的给药量: (1)如果能估算鱼的总体重,那么给药总量(毫克)=用药标准量×鱼总体重。
(2)如果投饵量每日相对固定,且有一定的依据,那么给药总量(毫克)=日投饵量(千克)×药物添加率。
三、药物给药的主要方法
1、浸洗法:采取较高的药物浓度进行短时间的药浴。此法通常在鱼种转池或运输前后使用。目前,常用的容吕有二种类型,一类为固定容器,如木盆、桶、渔船、塑料箱或帆布篓等,计算好容器中的水体积后,五次放入所需药量,然后将鱼放入浸洗一定时间即可;另一类为微活水容器,通常采用密眼网箱,可根据鱼的数量,灵活地计算体积,然后在网箱内加入所需浓度的药物,将鱼放入浸洗。考虑到在网箱内的药液不断地向外渗透而被池水所稀释,因此必须随时补充药液。一般浸洗时间为10—30分钟。
2、遍洒法:采用对某些病原体有杀灭效果而对鱼体本身又安全的药物浓度将药物按水体积计算的用量,在鱼池中遍洒,以杀灭鱼的体表和鳃部以及水体中的病原体,从而使病情痊愈或好转。使用此法,必须较精确地计算出鱼池水的体积,再算出所用药物的药量,称取的药物用水均匀化开,稀释后均匀地泼洒全池。在野外使用时对光敏感的药物,如呋喃类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浸洗和遍洒时,宜在傍晚进行。同时,对药效有影响的,如水温、PH值、有机物各混浊度等因素,在用药过程中均要加以注意,避免出现药害或影响药效。
3、药袋、药篓悬挂法:此法通常在未发病或初发病,病情较轻时使用。养殖水体中必须预先设置食场和食台,并且已养成到食场或食台摄食习惯,将盛装药物的容器悬挂在食台或食场。悬挂篓或袋的数量一般为3—6只,剂量一般为每篓或袋100克左右。每次挂袋挂篓后,应在池边观察鱼是否来摄食,如果不来摄食,说明浓度太大,则应减少所挂的袋数至鱼能来吃食为度。在鱼病流行季节,挂袋与挂篓应交替进行,对预防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口服法:此法是将药物与饲料充分混合做成药饵。对不溶于水的药物,应根据情况,先将饲料总量的5%—10%的油(如植物油、鱼肝油等)和药剂混合好,然后加入颗粒饲料混合,使药物吸附在饲料的表面。对水溶性药物,饲料可用药物水溶液调制,使药物渗入饲料内;与新鲜肉质饲料混合时,要使用粘合剂:如面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