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馆近日增添了海洋世界展览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博物馆又热闹起来,看到五颜六色的新奇的海洋生物,小观众们更是兴奋不已。日前,记者来到海洋馆,了解到了海洋馆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海水是哪来的?
海洋馆里有200多种6000多尾鱼,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海
水鱼。这些海洋生物要生存首先就要有海水,那么,这些海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观众以为,这些水不就是从海边运来的吗?不对,海洋馆里的海水是人造的。技术人员介绍,这里的海水是用普通的自来水经曝气处理,然后加入海水素,其中包括天然海盐以及20多种微量元素。人工配置的海水在经过过滤、臭氧消毒、蛋白分离和生物净化等多个系统进行处理,其PH值、硬度和盐度与天然海水相差无几,即使是对海水要求很高的热带海洋软体生物也同样能满足要求。
海洋馆里的鱼多“贵”?
据工作人员介绍,海洋馆里鱼都是从南方引进的,有的是直接从太平洋捕捞作业船上买来的,最不起眼的小鱼也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条,其中有一种叫黑斑鳐的鱼,直径达到1.2米,重约70公斤,一条鱼在当地买就花了好几万元,再加上长途运输等费用,运到哈尔滨后价钱自然不菲。在展出的鱼类中,有国家级保护鱼类,鲟鱼、胭脂鱼、
巨骨舌鱼等珍稀鱼类,其中有几只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的来历更为特殊,它们是渔政部门在执法检查时查扣的,因为海洋馆里有合适的环境,送来的。这些鱼中有的堪称“活化石”,巨骨舌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淡水鱼品种之一,是1亿多年的鱼类,那只大
海龟也有100多岁了。
这么多鱼是怎么运来的?
据介绍,这些鱼都是“坐”飞机来的。这些鱼一共运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首先要用三层塑料袋进行打包,注入海水,将鱼放到里面,高压加氧,密封后,外面再用木箱保护起来。鱼要提前送到机场,安检后登机。有的飞机不是直飞哈尔滨,中间还要转机,等运到博物馆开箱时,有的鱼已经在箱子里待了近20个小时。其中装一条两米长的“护士鲨”的箱子重达350公斤,在一些乘客的帮助下,才搬下飞机。刚下飞机的珍稀鱼种不是马上就被放进鱼缸,供游人欣赏,而是要在寄养箱里放一段时间,适应一下环境。
这些鱼都吃些什么?
据介绍,这些鱼一天的食物达几十公斤,包括保鲜的鱿鱼、鲤鱼,也有活的红虫、蚯蚓、泥鳅等,工作人员也适当投放一些白菜等新鲜蔬菜。因为一个缸子里有很多种鱼类,喂鱼时有的鱼抢不上槽,吃不饱,工作人员只好下到水里,给这些鱼单独喂食。因为有的鱼凶猛,有的乖巧,大鱼吃小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一条叫“龙胆”的鱼只要一口,就能将一条半公斤重的鲳鱼吞进肚里。(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