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商报讯(曹宇):昨日,20多辆等候装运鱼苗的货车在伍家乡共和村一字排开,近600立方米的池塘里,调皮的罗非鱼苗活蹦乱跳。一旁的主人曾维松高兴得像个孩子,忙着抽水捞鱼,发货收款……仅这一天,他的口袋里又顺顺当当地装进了10多万元。
52岁的曾维松,一位朴实的农民,记者见到他时,他饶有兴致地讲起致富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自家的一亩六分责任田里种起了大棚蔬菜,起初都是种一些常见的蔬菜,如球白、南瓜、大白菜等,后经培育试验栽培出了“甘蓝球白”,亩产突破了万斤。经过温室播种,大田移栽,肥培管理,一棵甘蓝最重达到10公斤,一下子就赚了一万多元。大棚蔬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曾维松毫无保留地把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了当地农民。于是,他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上世纪80年代末,曾维松又转产培育柑橘苗,他从孝感购买了2250公斤柑橘苗,分发给68个农户,第二年仅嫁接柑橘苗就赚了两万多元。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的柑橘品种结构得到了根本性调整,先后引进了温州蜜橘、山本、宫本等10多个早、中、晚熟品种。
1990年,由于市煤气公司征地,他的责任田没了。他动起脑筋在自家房前屋后投入20多万元,建成了温室精养鱼池,从应城汤池引进罗非鱼苗。罗非鱼属于热带鱼,不能自然越冬。为了掌握越冬技术,开始,他用开水加温法,后来又用燃料锅炉加温法,屡遭失败。但他从不气馁,他通过反复摸索,跑遍了国内20多家渔场,专程到浙江参观鳗鱼的养殖,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添置了发电机、增氧机和电子温控设备并开发了一套软件实行电脑养鱼,形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养殖生产场。现在他养殖的罗非鱼苗突破了近万公斤,成鱼5000公斤,年收入最高达到20万元。他说:“个人富了不算富,群众都富了才算真有能耐。”几年来,他帮助全乡发展养殖12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