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生态情况和更准确量度污染物对它们的影响,渔农自然护理署去年底展开为期两年的「中华白海豚监察计划」,收集中华白海豚的活组织样本,进行活组织抽样检查;研究结果将有助制订本港水域中华白海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中华白海豚又名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主要在沿岸水区及河口活动,其踪迹东至中国及澳洲北面。
渔护署高级海洋护理主任沈振雄表示,监察中华白海豚,是保护本港海洋哺乳类动物重要工作之一。
沈振雄说,香港以往对中华白海豚的认识不多,90年代兴建新机场时,才在大屿山一带发现这种稀有动物,于是开始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居港海豚约二百条
中华白海豚在中国沿岸至少有7-8个独立种群,而在香港,它们大多在西面的水域活动,相信是由于它们喜欢在咸淡水交界的水域生活及觅食。
最新的研究显示,整个珠江口包括香港水域,至少有1,500条中华白海豚,而由于政府锐意保护,香港的中华白海豚数目一直也很稳定,约维持200条,近年数目还轻微上升。
沈振雄说,渔护署在过去10年来,一直研究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情况和生物学情况,以便提供保护,免它们受污染、发展工程和其他人类活动所影响。
抽取海豚皮脂研究
以往化验海豚身体组织中存留的污染物,只限于死去的海豚;而去年底展开、为期两年的研究,并采用以弓弩射出飞镖,抽取活海豚身上的组织样本,如小片皮和豚脂;皮肤样本用于鉴定性别和年龄,豚脂则用作污染物分析。 这项研究有助了解水中污染物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以便制订更适切的护理计划。
沈振雄强调,世界各地的专家也有采取这种方式,抽取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活组织作研究样本。由于抽取的样本只一小片皮和豚脂,并没有神经线,故理论上海豚不会感到痛楚。
制订守则减低滋扰
渔护署在未来两年,将收集约30个活组织样本,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进行组织化验的工作。
在渔护署进行研究的同时,将尽量减低对海豚的滋扰,而抽取样本时,研究人员也须遵守一些守则。
例如,在海岸公园范围内不可抽取样本,不可向正在照顾子女的海豚抽取样本,每次发射均须监察海豚的反应,并摄录整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