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摸清台山海域到底有多少头中华白海豚和这片海域能否建立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年3月到10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江海声教授,率领由该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东省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站、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有关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进驻大襟岛进行为期240多天的科学考察。
他们的科考工作和生活都十分艰苦。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们谈了各自的经历。江海声教授说:“工作站设在海边那座搞旅游开发遗下的十分破烂的烂尾楼里,要从广州运来发电机自己发电。没有淡水,要用1000多米长的胶管从山上把山泉接下来。”
站长王新财说:“因为没有门窗,整间屋四面通风,蚊子多如牛毛,即使有蚊帐也防不胜防,夜夜都被恶毒的海蚊叮到无法入睡。不出三天,个个都被叮得满身疙瘩,又痛又庠。”
如果天气、海况许可,他们早上6时就起床,吃过早餐就到海面上去考察,晚上七八点才回来,饿了只能啃饼干。郑莹说:“我因为晕船,一上渔船,就晕头转向,狂吐不止,每次出海考察,我几乎都把黄胆水倒出来了。一个星期下来,我就黑了一层、瘦了5公斤,如果不是师兄弟们不断给我打气,我真的顶不住了。”
“当然还有比这些更艰险的”。钟锦峰说:“尽管我们每次出海都全副武装,做足安全措施,还买了人身保险,但是大海经常有不测之风云。六七月份,我们多次遇上风云突变,由于天文大潮顶托,3米多高的海浪,一次又一次把我们的飞艇掀起,幸好最终能化险为夷。”
钟锦峰接着说:“当我考察完回到家,妻子和孩子都差点认不得我了。因为我在考察期间天天都是赤膊上阵,只穿一条短裤干活,经240多天海风的洗礼和太阳的煎烤,我被烤成了‘黑油条’。不过,那些女队员比我还坚强,虽然每次出海都晕船、呕吐,但她们还是挺过来了。为了中华白海豚,再苦再累也值得。”
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考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证实台山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达200头至280头,是至今为止我国海域已知的第二大集中分布区,是目前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最理想的地方。
他们的可喜发现,吸引了美国大自然协会的龙勇诚教授、武瑞东先生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光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李加儿研究员等专家来到岛上加入了考察研究。
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在完成科学考察后,对这片中华白海豚的理想栖息区进行了规划。
据悉,江门市有关部门正着手申报,在台山这片海域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科考队员登上飞艇,往科考基地大襟岛进发。
海边的烂尾楼里酷热难耐,科考队员赤膊安营。
每次出海考察都要选定海域,调动船只,做好充分的准备,出发前还要做好考察方案。
出海考察时,他们有时要工作到深夜,饿了只能啃饼干。
江海声教授把电脑搬到了海边,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海豚的活动规律。大家笑说:江教授的“办公室”够大,沙滩作台,海天作屏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