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丝虫病
本病由飘游口丝虫(Ichthyobodonecatrix)所引起,易发生于春、秋季水温在15至25℃时,大量寄生于体表时造成粘液分泌增加,形成乳白色附着物,又称白云病。病鱼常呈现行动迟缓,群聚于池塘角落不动,似昏睡状,故又称昏睡病;鳃部大量寄生时,增生的粘液阻碍鳃的气体交换功能,鱼只常呼吸困难窒息死亡。可使用福马林(Formalin)或孔雀绿(malachitegreen)或食盐药浴处理。
口丝虫,虫体呈卵圆形或肾形,具2—4根鞭毛(600X)
二、粘液孢子虫病
金鱼的粘液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鳃部,病因有碘泡虫(myxobo——lus)及单极虫(thelohanelus)两种,碘泡虫的囊胞常会于鳃丝上形成肿瘤状附着物,数量多时会将鳃盖顶开无法闭合,又称鳃肿病,单极虫的囊胞较小,不会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物,但数量多时会妨碍呼吸功能。粘液孢子虫一般不会造成鱼只死亡,但常会有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引起烂鳃病。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发现鱼病时,只有淘汰,消毒鱼池,以免病情扩大漫延。
碘泡虫,虫体呈洋梨形,前端具二个极囊(600X)
单极虫,虫体水滴形,一端具一个极囊(600X)
碘泡虫于鳃组织上所形成的肿瘤状囊胞
单极虫于鳃丝上的寄生囊胞(40X)
三、白点病
本病病原是白点虫(Ichthyophthiriusmultililiis)所引起,易发生于早春、晚秋或梅雨季节水温变异时,病鱼体表、鳍、眼、鳃任何部位,可见许多0.5—1mm的微细小白点,常造成组织溃烂,并发烂尾或烂鳃病造成死亡,处理时可使用甲基蓝(Methyleneblue),孔雀绿等药浴7—10天。
白点虫,虫体呈球形,内有一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