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改善天津市生态环境,目前本市已把60余万亩养殖水面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一部分,全面加强保护,以发挥其在调整城市气候、补充地下水、提供可利用资源等方面的作用。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津南区等环城4区正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兴建一批淡水养殖旅游休闲基地。
据了解,环城四区兴建的淡水养殖旅游休闲基地,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观赏鱼养殖;兴建淡水生态养殖垂钓园;用生物方法控制水域的水质,利用水库、河道、宜渔水面发展生态渔业,使其成为城市绿肺;改善和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与此同时,在全市逐步实施养殖容量制度,引导生产者树立发展生态渔业的观念,创新养殖模式、养殖方式,由用水养鱼转变为以鱼养水,由养鱼影响环境变为养鱼保护环境,实现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的转变。目前本市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筛选、公布一批环保型养殖投入品。蓟县、宝坻区、武清区等原5县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生态渔业。根据本市渔业资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条件,对全市渔业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建设南美白对虾、彭泽鲫、海珍品、浅海滩涂贝类等4个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在养殖场建设中留出一部分池塘或沟渠作为人工湿地,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养殖用水内循环和养殖污水零排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