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生活在水环境中,好的水环境将会使观赏鱼类不断增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如果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不利于观赏鱼类的生长发育,当观赏鱼的机体适应能力逐渐衰退而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失去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原因
观赏鱼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鱼体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环境因素
影响鱼类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水质、底质等。
1、水温
鱼类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水温变化而发生改变。当水温发生急剧升温时,机体由于适应能力不强而发生病理变化乃至死亡。例如观赏鱼在换水时要求温差低于3℃,苗种阶段的温差低于2℃,否则会因温差过大而导致观赏鱼“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2、水质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观赏鱼的生长,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有水体的酸碱度(pH)、溶氧(D·O)、有机耗氧量(BOD)、透时度、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这些适宜的范围内,观赏鱼生长发育良好,一旦水质环境不良,就可能导致观赏鱼生病或死亡。
3、底质
底质对池塘养殖观赏鱼的影响较大。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对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水草的生长与光合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耗氧量急剧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同时,有学者指出,在缺氧条件下,鱼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疾病。
二、生物因素
1、病原体
观赏鱼的病原体有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这些病原体是影响观赏鱼健康的罪魁祸首。在鱼体中,病原体数量越多,鱼病的症状就越明显,严重时可直接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鱼病病原体传染力的大小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居、繁衍以及从宿主体内排出的数量有密切关系。水体条件恶化,有利于寄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其传染能力就较强,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也明显;如果利用药物杀灭或生态学方法抑制病原体活力来降低或消灭病原体,例如定期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或投放硝化细菌增加溶氧、净化水质等生态学方法处理水环境,就不利于寄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就明显减轻,鱼病发生机会就降低。因此,切断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根据观赏鱼类的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态防治、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治,将病原体控制在不危害观赏鱼类的程度以下,减少观赏鱼类疾病的发生。
2、藻类
一些藻类如卵甲藻、水网藻等对观赏鱼有直接影响。水网藻常常缠绕观赏幼鱼并导致死亡;而嗜酸卵甲藻则能引起观赏鱼发生“打粉病”。
3、敌害
观赏鱼的敌害主要有鼠、蛇、鸟、蛙、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蛭、青泥苔等,这些天敌一方面直接吞食观赏鱼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它们已成为某些观赏鱼寄生虫的宿主或传播途径,例如复口吸虫病可以通过鸥鸟等传播给其他观赏鱼。
三、鱼体自身因素
鱼体自身因素的好坏是抵御外来病原菌的重要因素,一尾自体健康的鱼能有效地预防部分鱼病的发生,自身因素与鱼体的生理因素及鱼类免疫能力有关。
1、鱼体的生理因素
鱼类对外界疾病的反应能力及抵抗能力随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大小等的改变而有不同。例如车轮虫病是苗种阶段常见的流行病,而随着鱼体年龄的增长,即使有车轮虫寄生,一般也不会引起疾病的产生。鱼鳞、皮肤及黏液是鱼体抵抗寄生物侵袭的重要屏障。健康的鱼或体表不受损伤的鱼,病原体就无法进入,像打印病、水霉病等就不会发生。
2、免疫能力
病原微生物进入鱼体后,常被鱼类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并吸引白细胞到受伤部位,一同吞噬病原微生物,表现出炎症反应。如果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难以阻挡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时,局部的病变将随之扩大,超过鱼体的承受力而导致观赏鱼死亡。
疾病的种类
一、根据病原分可以分为:
1、由生物引起的疾病
(1)微生物疾病:病毒、细菌等;
(2)寄生虫病:一般由原生动物、蠕虫、环节动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