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传统淡水鱼“四大家族”指的是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可“十五”期间,延平区“水上工厂”的车间——网箱,产出了以斑点叉尾鱼回、南方大口鲶、翘嘴红鱼白、观赏鱼为主的名特优淡水鱼类新“四大家族”。
连日来,笔者踏访延平区库区乡镇,追踪这新“四大家族”的身影。
福州企业延平库湾设基地
建立在樟湖镇龙池村的福州百洋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个水产养殖基地,是延平区目前最大的斑点叉尾鱼回基地。
樟湖百洋养殖基地(方焰 摄)
锦鲤
我们乘坐基地负责人开的机动船,登上位于库湾中心一排排布在水面上的偌大网箱基地。基地负责人介绍说,最初,他们试放养了美国斑点叉尾鱼回300箱,现在他们已投产1000个网箱。
“现在,已经有樟湖、太平等乡镇农民跟着养了。但叉尾鱼回生产成本较大,而一个网箱利润在两三千元,跟其它名特优鱼相比,不是很高,要靠规模养殖才能挣钱,所以农户现在养的不多。如果能在当地办成加工厂,收购价高了,养的人可能会增多。”同行的延平区畜牧水产局分管水产渔技的副局长黄信云说。
链接:斑点叉尾鱼回亦称沟鲶、美洲鲶、河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鱼类。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推广。由于身体两侧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与尾鳍有较深的分叉,故有此称。该鱼由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肉嫩味美、易于加工(无肌间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
卞永泰念好“养鲶经”
太平镇太平居委会农民卞永泰是延平区最早网箱养殖南方大口鲶的“元老”之一。他走上网箱养鲶之路还颇有传奇色彩。
卞永泰打鱼时,经常捕获到鲶鱼。这种体表无鳞多黏液的鱼当时在市场上十分抢手。他灵机一动,何不将捕捞到的小鲶鱼用网箱养了挣大钱?说干就干,1996年6月,在乡亲们疑惑的目光中,卞永泰开始从河里捕捞小鲶鱼尝试投放网箱养殖,养了16个网箱。
当年,他就获得成功,养大的鲶鱼个大体沉、肉味鲜美,春节前一上市就卖了个好价钱,一把挣了近3万元。其他农民见了纷纷效法,搞起网箱养鲶。到2001年,太平镇有30多户农民跟着他养鲶鱼,养了800多个网箱鲶鱼,户均收入6万多元,他的养殖规模则扩大到近50箱,成了闻名一方的养鲶大户。
眼下,他又在盘算着“育苗驯化试验”的事儿,如果能成功,不仅能为养殖者解决天然鱼苗短缺问题,还可为养殖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鱼苗。
而如今,延平区网箱养殖南方大口鲶得到飞速发展,从20多个箱发展到17000个箱。
链接:南方大口鲶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大型水域中的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腴而不肥,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欢迎。
翘嘴红鱼白味美种少盼繁育
现在,南平人耳熟能详的“白刀”鱼(学名翘嘴红鱼白),不但是南平餐馆的一大招牌菜,也是普通市民餐桌上的常见珍馐。这得益于延平区库区乡镇在库湾里的网箱大规模建成投产,使得淡水中的这种珍稀鱼种经过人工繁育大量产出,走向市场。
渔民们说这种“小白刀”的繁衍力似乎特别强,在天然河里长不大,味道鲜美。后来他们在网箱养殖鳜鱼、鲶鱼过程中,发现这些鱼极爱吃窜进网箱的“小白刀”,在网箱里养大了再卖,价格暴涨!于是,人工网箱养殖“白刀”鱼应运而生,目前,延平区已养了100多个箱,樟湖镇溪口村的蔡书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