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中有很大一部分品种属小型鱼类,如
柠檬灯、
玻璃拉拉、
金丝鱼、
斑马鱼等,其成鱼个体仅有3~5cm,仔鱼很小,加之仔鱼期个体生长缓慢,对开口饲料要求较高。仔鱼专用饲料主要有:
灰水类 灰水又名蛋黄水蚤,是浮游动物中几种原生动物的俗称。它包括砂壳虫、表壳虫、棘壳虫、尾毛虫、钟形虫、草履虫等多种。这些浮游动物常在春夏初之际的黎明,密密麻麻地漂浮在污水水面上,呈一片蛋黄色分布而得名。通常它们在*出后就下沉,因此应在天亮前后捕捞。冬天,蛋黄水蚤多分布在鸭塘等静水池塘中,少量栖息在水体表层中。
蛋黄水蚤的捕捞一般应采用200网目网具。对蛋黄水蚤进行初加工,一般可采用250网目、200网目、150网目的过滤网具。
轮虫类 轮虫个体较灰水大,又称大灰水,但又比水蚤类个体小,介于灰水和鱼虫间。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臂尾水轮虫、
龟纹轮虫、泡轮虫、水轮虫、柱状轮虫、鞍状鞍甲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等20余种。常见于春夏季,秋季次之。在天然水域中,以蛋黄色或绿色水体的湖泊、静止的河流中多见。因其个体较小,捕捞后易死亡,故应洗净过滤后养在清水中充氧,并定时换水,一般可存活2天以上。
鱼虫类 鱼虫,又名水蚤,是节肢动物中桡足类的枝角动物。它们个体较大,生命力强,是热带鱼和金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各地分布的鱼虫约100多种,根据它们的生栖环境,体色有棕、红棕、灰、绿等。
鱼虫又有夏虫和冬虫之分。夏虫在清明节前后大量繁殖,色血红,皮薄肉嫩,营养价值极高。以蜘蛛虫类小型蚤为主。在黎明前后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水面、尤其在近岸边密麻麻成团地拥在一起,呈一片血红色,此时是捕捞的最佳时机。*出后鱼虫即沉入水中。夏虫一年中只在4~11月中出现,尤以5~7月最多,秋末后数量*趋减少,逐渐转入冬虫栖息。
冬虫一般在初冬后数量渐多,常见底栖期为当年12月到翌年3月。其颜色以青灰居多,粉红较少。分两种:一种是体大肉少,捕后易浮在水面起皮子,俗称皮子虫;一种是体小肉少,俗称青蹦。它们在冬季多分布在鸭塘或腐殖质丰富的静水坑塘中,清晨*出后多群集在岸边的水体中。捕捞时先将网具探入水中,在水面附近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鱼虫就会慢慢进入网中。
底栖虫类及其他虫、小鱼类 底栖虫类有水蚯蚓、赤蚯蚓、红线虫、丰年虫及孑孓、蝇蛆、蚕蛹等。它们含较高的蛋白质,营养丰富,是大型热带鱼品种的优选饵料。
1.蚯蚓:蚯蚓的品种较多,用作饵料的有红蚯蚓。因它个体不大,细小柔软,适宜大型鱼吞食。红蚯蚓一般喜栖息于温暖而潮湿的垃圾堆及厨心附近的下脚料堆积处或菜园中,投喂前要漂洗洁净,以清除污泥和寄生虫。
2.水蚯蚓:又名鳃蚯蚓。呈红色或青灰色,一般生活在潮湿肥沃的江河污泥中或流水的阴沟污泥中。常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另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体中颤动,当受惊后会立即缩入污泥中,然后再慢慢地伸出。捕捞后应在清水中漂洗数次,待它体内污泥排出后再喂食。如果在清水中进行充氧或定期换水,一般可养7~10天。此外,水蚯蚓也可装在袋中放冰箱中低温保存。
3.红虫:又名血虫、红孑孓。虫体细长而小,呈血红色,生活在静水池塘、鸭浜等水底表层淤泥中,造纸厂、发电厂附近的水域中较多见。血虫可饲养在略带潮湿的海绵中,定期喷些清水,也可养在浅容器的清水中。
4.孑孓[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