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疾病,积极治疗,加大了对全区观赏鱼养殖户的科技服务力度。
建有以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为主的苗种繁育基地,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养殖繁育,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苗,以保证观赏鱼的质量和市场需求。目前建成高标准观赏鱼孵化池264个,面积5952平方米,出口分装车间540平方米,亲鱼越冬大棚二座1200平方米,拥有金鱼亲鱼5000组,锦鲤后备亲鱼100组,年为会员提供协调优质观赏鱼2000万尾。
(四)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品牌优势
发挥龙头企业和理事会成员的作用,积极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 观赏鱼产业协会成立之初,就以为会员提供苗种和销售商品观赏鱼服务为已任。协会成立后,积极发挥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张家湾施园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及具备市场销售能力的台湖镇唐大庄观赏鱼养殖专业村、梨园镇东小马庄观赏鱼养殖场、漷县镇黄厂铺佳丽金鱼养殖场、张家湾镇垡头阳光渔场等理事会成员的作用,为全区会员销售商品观赏鱼1000万尾。
强化品牌建设,举办通州区首届观赏鱼大赛 区观赏鱼产业协会成立后,对通州区的观赏鱼注册了“鑫淼”商标,在国际市场销售上打上了通州观赏鱼产业协会和“鑫淼”商标,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力度。为了推广观赏鱼精品养殖和扩大通州观赏鱼的国内外知名度,区观赏鱼产业协会于2003年9月29日,在通州运河生态公园开园之际,举办了首届观赏鱼大赛,获得了圆满成功,吸引了大批游客,促进了我区精品观赏鱼养殖。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使通州区观赏鱼产业再上新水平
(一)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通州区观赏鱼产业在协会的带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较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与首都科研院所有效对接相对较少;二是名、特、优品种少,养殖、包装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获取及发布信息渠道少,方法较为落后;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低,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少,接受能力差。
(二)展望未来,使通州区观赏鱼产业再上新水平
为积极配合北京市科委工作的开展,从通州区观赏鱼生产实际出发,以解决协会现有问题为重点,结合“221”行动计划和 “涌泉行动—通州工程”的实施,实现与北京市“农村科技服务港”对接,解决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中存在的难题。
增强科技力量,引进科技成果 协会现虽有一定的科技力量,但为适应未来观赏鱼发展需求,将通过“农村科技服务港”引进科技人才,实现与首都及全国知名观赏鱼专业院所的链接,形成科研成果→农村服务港→观赏鱼协会→农民的有效渠道,通过与专家的共同合作,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引进名、特、优品种,加强相关养殖、防病、出口包装及暂养等技术的研究 协会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农村科技服务港”中介作用,加大引进名、特、优品种的力度,引进我区目前没有的观赏鱼名贵品种,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我国特有的野生观赏鱼品种,改造现有名贵品种,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培育高品质观赏鱼苗种;同时,结合本地养殖特点开展相关喂养技术、饲料研发、鱼病防治、出口包装及暂养等技术的研究。
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宽信息交流渠道 为使观赏鱼产业再上新水平,观赏鱼协会计划建立观赏鱼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农村科技服务港”农业专业技术信息平台相链接,发布收集各类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增强服务功能,解决目前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组织与应用主体—农民之间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问题,建立农业科技的有效输送渠道。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 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求。协会将响应市科委的号召,配合“农村科技服务港”搞好农民的培训工作,在现有远程教育站点的基础上,建立多媒体教室,在各分会增设远程教育网络终端设备,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内容,让农民学习使用计算机并及时掌握了解各种信息,使其成为农民学习和获得信息的集散地,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及业务水平,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农村科技服务港”建立专家与农民联系,开通专家咨询热线,拉近专家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计划2004年培训农民400人次。
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农村科技服务港”提供的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撑,经过协会及农民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08年,通州区观赏鱼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小池养殖面积10万平米,年生产观赏鱼2亿尾,建成沿京沈、六环路沿线的观赏鱼产业观光带,全区观赏鱼养殖户达到400户,亩利润平均达到3000元以上,同时吸收全区观赏鱼养殖户加入协会,提高从业人员的组织化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