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这种“怪鱼”,主要看它的典型特征,它的舌头呈粉白色三角形,身体被菱形的灰色鳞片所覆盖,“手指摸上去,很硬也很凉,像鳄鱼的鳞片”,会对人进行攻击。“这些鱼鳞实际上是由无机盐组成的,很多灭绝的远古鱼也有这种鱼鳞”,刘教授说,前几年我国流行引进外国的
观赏鱼,这条鱼大概是引进后因偶然事故从
水族箱里“逃跑”,而流入稻田的。
那么,为什么这条“怪鱼”长相如此奇特呢?“从它的嘴巴来说,长得又长又扁,是为了适应它本身吃活鱼的掠夺性,而坚硬的鳞片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刘教授认为,导致鱼类形状独特的原因有很多,动物本身的生存特性和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起的作用最大。
曾有读者对“怪鱼”的味道很感兴趣,刘教授说,雀鳝的肉质一般不建议食用,因为口感比较怪,而且更需要注意的是,雀鳝的卵有巨毒,人类或其他热血动物食用后会立即死亡。
专家建议:绝不能将“怪鱼”放走。
“究竟把‘怪鱼’放生还是保护起来?”几天来,郑宝福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雀鳝在河里出现,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极有可能危害本地渔业资源,造成物种侵害。”无独有偶,刘教授讲了一个关于“雀鳝”的真实故事。
以前,一位养殖户王老板曾提着两条6公斤重的雀鳝找过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据王老板介绍,他曾经放了一些鱼苗到鱼塘,本来六七月是收成的时候,然而7月中旬他请工人下去捞鱼时却发现,里头竟然捞不到一条鱼,却捞到两条6公斤的怪鱼!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整塘的鱼苗被这两条“怪鱼”吃了?研究所的专家看后称,这是典型“大鱼吃小鱼”的个案,这两条怪鱼是雀鳝,这种鱼是专吃小鱼的食肉类鱼种,它生性凶猛,好吃幼鱼幼虾,一旦繁殖成群,容易对地方鱼类资源造成危害。
有些人抓到“怪鱼”后,为了行善积德,喜欢在江河放生鱼儿,虽然看似善举,实则害了后生。刘教授建议,雀鳝既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又不是进口鱼类,所以不能再放回河里,最好交给当地渔政部门处理,或者交给研究部门制成标本。
■背景知识
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雀鳝
雀鳝,目前发现的有十几个种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被菱形的硬鳞平铺覆盖,鳞质甚硬,称为骨鳞;尾部呈圆形,是古老鱼种独具的圆尾;多数种类的口尖如鳄鱼,吻部较长,且牙齿发达锋利。
雀鳝出现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分布于世界各地淡水区域,现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主要产地是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欧洲曾发现了1.2亿年前的化石,跟始祖鸟的化石同期,但估计雀鳝生活在1.5亿年前。雀鳝的繁殖能力不算很强,但幼鱼成活率颇高,这也是该鱼种能顺利保留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以鳔呼吸,鳔与食道相通,在缺氧环境中,把空气吞到鳔中呼吸,所以能在陆地上短时间生存。
■专家简介
刘建康
中科院院士、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人之一。
上一页 [1] [2]